Svoboda | Graniru | BBC Russia | Golosameriki | Facebook
Skip to main content
一偉 耿
  • Taipei, Taipei, Taiwan

一偉 耿

漢娜鄂蘭(Arendt)、哈伯瑪斯(Habermas)、德勒茲(Deleuze)、洪席耶(Rancière)或紀傑克(Žižek)等哲學家,對康德在《判斷力批判》中所延伸出來的藝術與理論的複雜關係,有豐富的討論。因為從美學的角度來看,藝術與民主之間有某種內在關聯。
在中國的水墨畫作中,經常有搭配有畫家的題款,以書法的方式與畫作共存。卡夫卡的素描,則恰好是題款的顛倒。文字是主要內容,圖畫倒成了一種題款。班雅明說:「再也沒什麼事情,比卡夫卡強調自己失敗時的狂熱,更令人難忘。」卡夫卡的圖像書法源自他對失敗的熱情,那股狂熱就保留在不斷重複的塗鴉筆觸當中,永不燃盡。
藉由當代德國社會學家德雷亞斯•萊克維茲(Andreas Reckwitz)的獨異性(Singularität)概念,探討策展這個概念,如何成為當代社會生活的主導模式。
探討表演藝術在國際共製上,以資金及藝術出發的兩種模式。
馬戲本身就是殖民主義的產物,畢竟各種奇珍異獸本身,背後所仰賴的,是不斷擴大的殖民地。不論美洲的印地安人或是中國的熊貓,都曾是在馬戲演出中展示的。在殖民主義的思維裡,這些充滿異國情調的文化,本質上是屬於陰性而柔弱的,在裝扮上,異國情調的服裝總是過度裝飾。但是當代馬戲所強調真誠自然的身體,正是有別於傳統馬戲充滿侏儒、小丑、奇珍異獸與誇張化身體的地方。
當代新馬戲不斷試圖推陳出新,藉著與不同藝術類型、新媒材甚至科技的對話,表現了一門傳統技藝如何在社會環境變化不斷加速的年代,取得觀眾共鳴的道路。時代的變化與加速,反而給當代馬戲帶來發展的新契機,因為可挑戰的面向變得更多,更刺激了。
此為華格納《未來藝術作品》(1850)第四章的翻譯,在文章中他首次提到未來的總體藝術(Gesamtkunstwerke der Zukunft),闡述跨界創作的哲學基礎,並論述藝術與政治的關係。原譯文收錄在黑眼睛文化《未來藝術革命手冊》(2013)。
透過歷史、概念、社會與技巧等四個章節,以狂歡節、身體性、冷笑話、眼神、無厘頭等49個關鍵字,捕捉喜劇藝術的精髓。
Research Interests:
本文刊於台南人劇團發行的《劇場事 5~劇場與科學專題》(2007.11),整理並介紹了近40部涉及科學題材的舞台劇劇本。
Research Interests:
陳那(Dignaga)是西元五世紀左右誕生的哲學家,為佛教知識論和邏輯的奠基者。... more
陳那(Dignaga)是西元五世紀左右誕生的哲學家,為佛教知識論和邏輯的奠基者。 本文以陳那的《集量論》為主軸,介紹陳那的語言哲學,並嘗試檢討和反省陳那哲學的缺陷和優點。筆者認為,佛教哲學(或印度哲學)中的知識論和邏輯,不但能呈現東方思維的具體思考特性,且在語言哲學的觀點上,實有優於西方之處,其分析之細密,亦非西方所能及。陳那是屬於唯識一派的哲學家,陳那的語言哲學十分細緻,對語言的探討反覆論辯,一方面駁斥實在論的觀點,堅持語言為「假名」的唯名論立場,另一方面又完整的說明語言現象的特質和規律,而不失其唯名論的出發點。其理論的關鍵是,陳那認為人對外在世界的認知與外在世界的存在,構成了語言溝通成立和規律的基石,而概念的成立又是透過排除不相容的對象和意羲所證成,本身並無實在的絕對意義和對象。
Research Interests:
以《查拉圖斯特如拉是說》出發,談論舞蹈對理解尼采哲學的重要性,並佐以榮格在《查拉圖斯特如拉是說》講座對舞蹈的分析,以及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的永恆回歸觀念,
Research Interests:
布萊希特與電影的關係,一直沒有得到應得的注目。布萊希特的成長與德國電影的茁壯是同步的,從年輕時代開始,布萊希特就沒有放棄過寫電影劇本,直到他過世前,還試圖將《勇氣母親》改拍成電影。本文除了探討歷史面的關聯外(電影劇本創作、《三便士歌劇》訴訟、共產主義電影《三便士歌劇》與好萊塢生涯等),並從互為媒介性的角度,分析布萊希特對電影工業的看法,檢視他把電影置入劇場以創造疏離效果的構想,以及其劇場美學中所暗藏來自默片的影響。
Research Interests:
維根斯坦的著作中,「文化」一詞十分少見,倒是另一個關鍵字「生活形式」 (Lebensform)較常出現。生活形式可說是維根斯坦晚期相當重要的一個概念,對於了解他對語言遊戲的觀念有十分大的助益。本論文將處理兩個課題,首先理解維根斯坦所謂的生活形式為何,並希望藉此協助我們推導出,文化這個概念在維根斯坦哲學中的地位;第二,說明維根斯坦個人的文化觀與文化品味,理解他對當年歐洲文化的種種看法。最後,作者將在在結論中,結合前兩點,提出一種維根斯坦式的文化觀。
Research Interests:
透過海德格對《形而上學導論》、《安蒂岡妮》的分析、〈論藝術作品的起源〉、《存在與時間》44節等不同文獻的交叉解讀,提供劇場作為理解海德格的開顯的新思考。解讀關鍵則落在對〈論藝術作品的起源〉中「存在者中間的敞開的處所,亦即證明,絕非一種永遠拉開的固定帷幕的固定舞台(Bühne),好讓存在者在這個舞台上上演(abspielt)它的好戲(das spiel)」這句話詮釋過程。
Research Interests:
本論文以當代方興未艾的互為媒介性(intermediality),探討了電影中對劇場手法的使用,探討早期電影史中電影對劇場的挪用,並分析了Lars von Tier的<厄夜變奏曲>(Dogville)與Derek Jarmam<愛德華二世>(Edward II)等電影,論述劇場手法作為藝術電影的一種美學手段。
Research Interests:
一百年前,史坦尼斯拉夫斯在發展他的演技體系時,尤其他對當時新興的心理學知識的運用,也標示著演員訓練進入現代化的新典範,一種科學化的實踐體系。但隨著時代的演變,當代認知心理學與神經科學對情感表達與身體運作的理解,已有極大的進步。近年來,透過這兩門學科重新檢視演技與演員訓練,並在科學實驗的支持下,對表演方法進行有效的實踐,甚至重新審視史坦尼斯拉夫斯的有效性與侷限,已是當前國際戲劇界的最新顯學。本論文將探討這股潮流興起的脈絡,並探討新觀點如何改變我們對演技的看法,而其中所蘊含的身心... more
一百年前,史坦尼斯拉夫斯在發展他的演技體系時,尤其他對當時新興的心理學知識的運用,也標示著演員訓練進入現代化的新典範,一種科學化的實踐體系。但隨著時代的演變,當代認知心理學與神經科學對情感表達與身體運作的理解,已有極大的進步。近年來,透過這兩門學科重新檢視演技與演員訓練,並在科學實驗的支持下,對表演方法進行有效的實踐,甚至重新審視史坦尼斯拉夫斯的有效性與侷限,已是當前國際戲劇界的最新顯學。本論文將探討這股潮流興起的脈絡,並探討新觀點如何改變我們對演技的看法,而其中所蘊含的身心合一表演觀念,反倒提供了傳統東方演員訓練可以在當代復興的契機。
Research Interests:
為維瑞娜‧卡斯特(Verena Kast)的《童話治療》(Marchen als Therapie)中譯本所寫的導讀,2004年由麥田出版社出版。介紹了榮格心理分析學派的女性心理分析師對童話分析的貢獻,以及在榮格體系中的地位。
Research Interests:
為《管理就像一齣戲: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導演教你,完美扮演領導者,激發團隊創造力》一書寫的導論,論及當代企管理論如何從劇團與藝術家的創作過程學習,如何把管理創意的技巧,運用在創意產業上。
Research Interests:
本論文以比較捷克劇作家哈維爾的兩篇劇本,即早期劇本《愈來愈難集中精神》(Ztížená možnost soustředění,1968),與人生最後完成的劇本《總理的最後告別》(Odcházení, 2007),以四十年的跨距,作為對比討論的基礎,探討在哈維爾的荒謬劇中,語言是如何成為他關注的焦點,以及其劇作的哲學基礎。... more
本論文以比較捷克劇作家哈維爾的兩篇劇本,即早期劇本《愈來愈難集中精神》(Ztížená možnost soustředění,1968),與人生最後完成的劇本《總理的最後告別》(Odcházení, 2007),以四十年的跨距,作為對比討論的基礎,探討在哈維爾的荒謬劇中,語言是如何成為他關注的焦點,以及其劇作的哲學基礎。

透過鋪陳荒謬劇對六0年代捷克新浪潮的啟發,本論文結合沙特與斯洛伐尼亞哲學家紀傑克對東歐極權社會的分析,探討語言如何成為脫離現實的大他者。此外,本文也檢視哈維爾的劇本創作與中歐傳統的現象學的關係,說明哈維爾將劇場變成體現語言僵化機制的自由變體,不但凸顯了人迷失在空洞語言的本質現象,也藉此說明哈維爾的戲劇觀,即戲劇是活化語言的遊戲過程。於是,在戲劇的語言遊戲中,透過一種自嘲的方式,人得以學習自我觀照,獲得自由。因此,看似探索形上學的荒謬劇,卻在東歐的文化環境下,獲得它在政治的解放力量,影響了現實政治。
Research Interests:
日本導演鈴木忠志在二十世紀七、八零年代對《特洛伊女人》與《酒神》兩部劇作的改編,蘊含對冷戰環境的批判,引起西方戲劇界的熱烈討論。本論文將援引當今劇場學術界援用翻譯理論的最新成果,以表演翻譯(performing translation)的角度,討論鈴木忠志以歌舞伎風格製作這兩部尤里匹底斯製作的合法性。除了對這部作品作表演分析之外,本文並搭配分析二十世紀以來西方對尤里匹底斯舞台製作的演出脈絡,檢視尤里匹底斯劇作在當今全球戰爭與災難頻傳之際的普世價值。
Research Interests:
以當代德國導演(Thomas Ostermeier)的2002年製作《玩偶之家—娜拉》(Nora)為分析起點,詮釋易卜生戲劇所具有社會學內涵,並介紹歐斯特麥耶的導演美學,最後以盧曼《作為激情的愛情》為輔助架構,詮釋此製作的當代性意義。
Research Interests:
本文摘錄自《故事創作Tips:32堂創意課》的第三十講與三十一講
原載於《海鷗:契訶夫經典戲劇新譯(修訂版)》(譯者丘光)一書的導論,探討 《海鷗》一劇為何聖彼得堡首演(1896)失敗,以及之後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執導的莫斯科版(1898)得以成功的緣由。
Co-curating by Jo Hsiao and Yi-Wei Keng, “Between Earth and the Sky: The Spiritual State of Our Times” seeks to embody the active nature of a live exhibition. Dialogue is the very foundation of each work in this exhibition. The artists... more
Co-curating by Jo Hsiao and Yi-Wei Keng, “Between Earth and the Sky: The Spiritual State of Our Times” seeks to embody the active nature of a live exhibition. Dialogue is the very foundation of each work in this exhibition. The artists and the curator cross-examine one another, for the purpose of sparking debate. As much as possible, there is no fixed framework or pre-established goal. Each work expresses an assembly of many meanings. Here, dialogue, collaboration and process take place.



The final results are, on the one hand, “exhibited works,” but on the other hand, they begin to carry out the mission of cross-referencing: The works serve as messages of the medium, directly interacting with visitors. And through visitors, who form a second level of the medium, a transformative channel in message transmission is formed, allowing viewers and participants to fully throw themselves into the process of perception, and moving the medium (the work) to a new vantage point. The whole process is like challenging the works to battle. And in everything that takes shape within it, in all the forms expressed, and in the reversibility ultimately produced by these forms, their “active nature” is readily apparent.



This exhibition lies in between the immediate moment and the “spectacle” of daily life, seeking to depict the spiritual state of our times from a variety of perspectives: people, environment, ecology and ailment. Moreover, through the structure and basic principles of a live exhibition, a vision of reality materializes, regarding life and thought,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the “real world” we imagine, and the universal meaning of technological civilization. Under the azure sky, nature, the universe and the stars reveal many meanings.
2020/08/01 - 2020/10/18於台北市立美術館的展覽《藍天之下: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由蕭淑文與耿一偉共同策展,參展藝術家有Baboo/FAMEME/吳書原、耿寧/李貞葳/李明學/阮慶岳/許悔之/張嘉穎/張致中/陳亮璇+致穎/發條鼻子/滯留島舞蹈劇場。... more
2020/08/01 - 2020/10/18於台北市立美術館的展覽《藍天之下: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由蕭淑文與耿一偉共同策展,參展藝術家有Baboo/FAMEME/吳書原、耿寧/李貞葳/李明學/阮慶岳/許悔之/張嘉穎/張致中/陳亮璇+致穎/發條鼻子/滯留島舞蹈劇場。

《藍天之下: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想表現出活展覽具一種激活性。每個作品計畫以「對話」作為基底,藝術家、策展人相互詰問,目的就是要挑起論辯,盡其可能地不設框架、沒有預定目標,傳達每個作品計畫都是一個複數組合的含義,這裡面有對話、協作、過程。最後結果,一方面它們是「展示品」;另一方面,它們開始承擔起相互參照的任務:作品作為媒介的訊息和觀眾直接互動,在於通過「觀眾」這第二層媒介,塑造了訊息傳遞的轉折路徑,讓觀看者、參與者縱身投入感知的過程,把媒介(作品)推向新的視角。整個歷程就像是他們對作品發出戰帖,而一切事物在其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形式,與其最終呈現的形式產生的逆轉性,看到一種「激活性」都是顯而易見的。



本次展覽介於當下時刻和日常生活的「奇觀」之間,希冀從人、環境、生態、疾病種種徵兆描繪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除此之外,通過活展覽的結構和基本原理,建構出一種現實情境,是所有關於生命、思想與環境永續的問題、是關於我們想像的「真實世界」、是關於科技文明的普世真義。在藍天之下,自然、宇宙、天象透露許多意涵。
介紹當代最新劇場觀念與資訊 十六位專家學者共同撰寫118個關鍵字 延伸詞彙創造有機知識,一通百通 延伸閱讀讓讀者掌握藝術資料庫 本書可說是國內第一本帶有名詞解釋功能的戲劇百科,全書共有118個關鍵字,撰寫者來自全國各大學戲劇系的專家學者(中山、文化、北藝大、台大、台藝大、台南大學等)。 關鍵字涵蓋十大領域,包含華文戲劇(如「小劇場運動」)、編劇(如「高潮點」)、導演(如「跨文化戲劇」)、演員與表演(如「演員訓練」)、舞台(如「舞台燈光」) 、接受(如「戲劇批評」)... more
介紹當代最新劇場觀念與資訊
十六位專家學者共同撰寫118個關鍵字
延伸詞彙創造有機知識,一通百通
延伸閱讀讓讀者掌握藝術資料庫

本書可說是國內第一本帶有名詞解釋功能的戲劇百科,全書共有118個關鍵字,撰寫者來自全國各大學戲劇系的專家學者(中山、文化、北藝大、台大、台藝大、台南大學等)。

關鍵字涵蓋十大領域,包含華文戲劇(如「小劇場運動」)、編劇(如「高潮點」)、導演(如「跨文化戲劇」)、演員與表演(如「演員訓練」)、舞台(如「舞台燈光」) 、接受(如「戲劇批評」) 、應用劇場(如「兒童劇場」)、戲劇形式(如「數位劇場」)、戲劇理論(如「後現代劇場」)、性別研究(如「扮裝」)等。

劇場關鍵字是劇場工作者與愛好者的一大福音,每個關鍵字都附有延伸詞彙與延伸閱讀,讓讀者一書在手,即擁有打開戲劇奧妙的萬能鑰匙
這是第二度為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寫文化領導力關鍵字︒在去年出版的《文化 領導力 40 關鍵字》的基礎上,我再添加 40 個新關鍵字,並附上交叉索引, 讓讀者可以更方便使用︒ 如同我在前一本關鍵字提到,文化領導力不只對劇院總監︑美術館館長︑文 化中心主任︑電影節總監︑舞團團長︑劇團導演︑策展人︑藝廊經理︑基金 會執行長︑文化局處主管︑非營利機構理事長︑樂團團長等這些職務的主管 很重要︒文化領導力也可以來自一場運動︑組織︑雜誌︑品牌︑工作室︑唱... more
這是第二度為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寫文化領導力關鍵字︒在去年出版的《文化 領導力 40 關鍵字》的基礎上,我再添加 40 個新關鍵字,並附上交叉索引, 讓讀者可以更方便使用︒ 如同我在前一本關鍵字提到,文化領導力不只對劇院總監︑美術館館長︑文 化中心主任︑電影節總監︑舞團團長︑劇團導演︑策展人︑藝廊經理︑基金 會執行長︑文化局處主管︑非營利機構理事長︑樂團團長等這些職務的主管 很重要︒文化領導力也可以來自一場運動︑組織︑雜誌︑品牌︑工作室︑唱 片行︑酒吧︑書店︑專欄甚至是個人臉書︒ 文化領導力不是透過金錢︑權力或法律來實施它的影響力,文化領導力是透 過價值與創造力的展現,來影響文化與藝術的發展,吸引追隨者文化領導力 往往牽涉到人際關係與資源的運用,這不是知識,缺乏標準答案,而是一種 智慧,因為要面對的,是矛盾與衝突︒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從 2016 年開始,連續三年舉辦文化領導力論壇,這已經 是文化領導力的展現,而今年與承辦單位群眾自造的合作,更將討論層面拓 展到設計界︒如何解決複雜的城市問題,最終關鍵還是在人,而願景︑經驗 與溝通,會帶領我們度過各種必須經歷難關︒非常感謝臺北市政府文化局給 我這個機會,讓我透過書寫的過程,對文化領導力的多樣性,有更多理解︒
這本小冊子,不只是寫給對擔任劇院總監、美術館館長、文化中心主任、電影節總監、舞團團長、劇團導演、策展人、藝廊經理、基金會執行長、文化局處主管、非營利機構理事長、樂團團長等這些職務有興趣的朋友看的。文化領導力也可以來自一場運動、組織、雜誌、品牌、工作室、唱片行、酒吧、書店、專欄甚至是個人臉書。... more
這本小冊子,不只是寫給對擔任劇院總監、美術館館長、文化中心主任、電影節總監、舞團團長、劇團導演、策展人、藝廊經理、基金會執行長、文化局處主管、非營利機構理事長、樂團團長等這些職務有興趣的朋友看的。文化領導力也可以來自一場運動、組織、雜誌、品牌、工作室、唱片行、酒吧、書店、專欄甚至是個人臉書。
 
文化領導與商業領導或政治領導最大的差別,在於影響他人的方式。文化領導力不是透過金錢、權力或法律來實施它的影響力,文化領導力是透過價值與創造力的展現,來影響文化與藝術的發展,吸引追隨者。
 
文化領導力往往牽涉到人際關係與資源的運用,這不是知識,缺乏標準答案,而是一種智慧,因為要面對的,是矛盾與衝突。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自 2016 年起,連續兩年舉辦文化領導力的論壇,也顯示對此議題的重視。
 
當然,這個書寫是一種分享,混雜了我的個人經驗與對文化領導力這個議題的觀察。我也儘量在內文與參考書目中,留下必要的關鍵書目與人物線索。希望透過這些分享,能對關心文化領導力這個議題的讀者,有所啟發,在行動中發揮實用效果。文化領導力不是關於解釋這個世界,而是改變這個世界
Research Interests:
原稿載於由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與一條褲製作聯合出版的《當紀錄變成劇場》(2018),頁44-48。關於《當紀錄變成劇場》一書更多訊息,可上網: http://www.iatc.com.hk/doc/104724
Research Inter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