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voboda | Graniru | BBC Russia | Golosameriki | Facebook

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民研:53%指香港傳媒沒充份發揮言論自由 楊健興預料23條立法外媒或撤離


香港民意研究所公佈最新民調顯示,53%受訪者認為香港傳媒沒充分發揮言論自由。(美國之音/湯惠芸)
香港民意研究所公佈最新民調顯示,53%受訪者認為香港傳媒沒充分發揮言論自由。(美國之音/湯惠芸)

香港國安法實施超過3年,一項最新的民意調查顯示,53%的受訪者認為,香港傳媒沒有充份發揮言論自由;另有74%以及63%受訪者認為,香港傳媒批評北京中央政府以及香港政府有顧忌;3項數字都創1997年有紀錄以來的新高。記協前主席楊健興分析,國安法對香港傳媒造成相當大的影響,自我審查可能已經變成一種“風土”,他認為市民對新聞自由的不滿會持續。至於《基本法》23條立法,楊健興預料有部分外媒會評估風險是否撤離香港。

前身是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的香港民意研究所(簡稱民研),由1997年9月主權移交後開始,一直定期調查香港市民對新聞傳媒的評價。

53%指香港傳媒沒有充份發揮言論自由

民研上星期四(10月26日)召開記者會,公佈最新的“香港市民對新聞傳媒評價”調查結果,這次調查在10月3至16日,以電話隨機抽樣訪問500名18歲或以上講廣東話的香港居民。

結果顯示,53%的受訪者認為,香港傳媒沒有充份發揮言論自由,較去年的調查上升4個百分點,39%受訪者認為傳媒有充份發揮言論自由,較去年的調查減少5個百分點,滿意淨值為負13個百分點,較去年的調查大幅下跌9個百分點。另有46%受訪者表示,不滿香港新聞自由程度,滿意的有38%,滿意率為負8個百分點,同樣創1997年有紀錄以來新低。

74%指香港傳媒批評北京中央政府有顧忌

至於傳媒監察方面,74%的受訪者認為,香港新聞傳媒批評北京中央政府時有顧忌,淨值為正58個百分點;認為批評香港特區政府時有顧忌的受訪者則有 63%,淨值為正32個百分點,兩者淨值同樣繼一年前再創1997年有紀錄以來新高。另外,有57%受訪者認為,香港新聞傳媒有自我審查,25%受訪認為沒有,淨值為正32個百分點,較上次調查上升3個百分點。

楊健興指國安法下傳媒採訪顧忌多

香港記者協會前主席楊健興在記者會上分析,在國安法以及刑事罪行條例裡面的發佈煽動刊物等罪名之下,對香港的新聞自由已經帶來相當大的影響,很多傳媒機構以及新聞工作者在安排採訪工作,以及發表評論時有很多顧忌,有些新聞題材尤其是中國大陸的敏感議題,包括去年的白紙運動等已經不敢觸及。

楊健興說:“實際上我們都會見到反映在一些媒體的日常採訪,敢報些甚麼、不敢報些甚麼,敢找些甚麼人講、找些甚麼人寫,不敢掽某些甚麼題目,過去可能是某些(中國)內地的一些比較敏感的議題,但是香港其實都可以報(道),過往香港都報(道)很多(中國)內地的敏感議題,(去年)疫情期間那些白紙抗議,其實很多香港媒體都不敢報(道),是到了官方有些回應了,就將那些回應加上一些背景,叫做是有一點點報道,這些情況其實都已經相當普遍。”

楊健興形容香港傳媒的自我審查可能已經變成一種“風土”,有些議題主流傳媒已經不會報道,市民可能要看網媒的報道,他認為市民對新聞自由的不滿會持續。

楊健興說:“新聞自由同自我審查這個其實看看一些趨勢,其實都已經變成香港新聞傳媒的可能一種”風土”,或者長期會一種這樣的狀況,就是說好清楚會覺得媒體其實是對(北京)中央政府、對香港政府那個批評其實都會多了很多顧忌。(市民)相當一貫、相當穩定地是對新聞自由以及對自我審查那個不滿,其實就可以說已經是相當穩定地會持續下去,亦都看不到有些甚麼因素會改變到。”

有外媒憂慮23條立法或考慮撤離

記者問及,特首李家超在上星期三(10月25日)公佈的《施政報告》表明,2024年內要完成有關中國國家安全的《基本法》23條立法,對傳媒及新聞自由將會帶來甚麼影響﹖

楊健興回應美國之音提問表示,《基本法》23條立法的部份罪行已經在國安法及刑事罪行條例,包括煽動等罪行,而23條觸及的其他罪行包括間諜以及國家機密等,他認為情況會更加複雜,他接觸的一些外媒都感到憂慮,預料會評估風險是否撤離香港。

楊健興指有外媒憂慮23條立法或考慮撤離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3:09 0:00

楊健興說:“國家機密以及同外國組織聯繫,我所理解一些外媒都相當擔心的,一些外媒相當擔心,因為它本身都已經是一些外國的媒體機構,怎樣界定一些官方對一些機構,可能會覺得它已經是一種‘政治機構’,它可能都是一個媒體、它自己覺得是一個媒體,但是可能從官方的角度來講,它是推動一些價值的、它是對一些問題有立場的、是很政治鮮明的等等,又會當作一個政治機構的話,可能就會跌進《基本法》23條裡面將來的立法。國家機密更加之會是闊,即是可能任何沒有公開的官方的一些資料、或者是一些討論,或者內部談過一些東西,都不要講是甚麼”紅頭文件”等等,這個其實總會有一些影響,但是很難估計。”

陳家洛憂23條立法寒蟬效應更明顯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國安法實施超過3年之後,已經引起相當明顯的寒蟬效應,他預料涉及中國國家安全的《基本法》23條立法,對學術、言論、新聞及出版自由等,環環相扣的層面都會造成更大的影響,甚至民意研究的範疇都受到很大的限制。

陳家洛說:“民意研究做完之後想發表的一些數據,都可以有不同的壓力、聲音認為,喂、你這樣可能會觸犯到某一些的條例啊,這些條例可能不只是國安的,可能是以往殖民地時代留下來的一些法規的,你這樣可能會影響到大家那個情緒,你可不可以承擔這麼多的責任呢﹖你可不可以擔當得起,萬一有人因為看完這些數據之後觸發到他某一些的情緒,採取某一些的行為,可能最後我們就會”搵(找)到上門”了。這樣開始就會有些數據不發表了,開始有些研究會覺得想過才做吧,又或者會避開一些叫做敏感的範疇,如果你說有沒有人夠膽說,今時今日去研究一下香港在國安條例底下的,所謂的”非民主化”的進程,或者是怎樣去理解現在這個的制度下面,怎樣”分餅分豬肉”(利益分配)、”分莊”的政治呢﹖可能這些問題已經變得相當敏感了。”

陳家洛憂慮23條立法寒蟬效應更明顯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1:31 0:00

杜耀明指香港傳媒批評中國或失聲”

對於民調顯示74%的受訪者認為,香港新聞傳媒批評北京中央政府時有顧忌,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新聞系前助理教授杜耀明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結果反映絕大部份的香港市民都認為,中國的言論審查已經嚴重影響到香港的傳媒,也令到香港的傳媒進一步失色,他預料將來在香港的公共領域上,更難表達對中國大陸的批評意見。

杜耀明說:“就是香港來講她最重要的地方在於,能夠對中國作出批評,現在大家是去到74%(認為香港新聞傳媒批評北京中央政府時有顧忌),即是變成這個空間是自我審查的力度將會是愈來愈高,所以變成是很難再期望香港裡面可以公開,特別是能夠認出你的身份的情況底下,你講出一些是批評大陸政府的意見,所以變成未來的走勢香港會是‘失聲’,你只能夠期望在海外發聲了。”

報章信任度跌至歷來最低點

調查結果亦顥示,分別有75%及71%的受訪者表示,主要透過互聯網和電視得悉新聞。另外,分別有24%及22%的訪者主要透過報紙和電台得悉新聞,當中報紙的受眾較半年前顯著下跌。

傳媒的信任程度方面,分別有39%和28%的受訪者認為,電視和互聯網是最值得信任的新聞來源。值得關注的是只有7%的受訪者表示,報章最值得信任,較半年前的調查顯著減少,並創1993年有紀錄以來最低。

對於香港市民對報章的信任度大幅下跌,楊健興分析,可能與香港《明報》今年5月取消政治漫畫家尊子的專欄有關。

楊健興說:“因為電子媒體的監管比較嚴一些,所以一些言論、評論文章,基本上是報章那個影響大一些,但是這裡會見到尊子(漫畫專欄被取消),基本上就是反映了言論、表達那個空間,然後整體很多人都會看到其實蘋果(日報)那個停辦的影響是陸陸續續會見到,即是一些言論的空間,有的還有一些報紙但是它們其實都會見到一些壓力。”

評論指報章幾乎全面親建制難取信於民

時事評論員譚美德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國安法實施之後《蘋果日報》以及《立場新聞》被迫停運,剩下的報章自我審查的情況相當嚴重,或者只是唱好政府的政策,他認為不足取信於民。

譚美德說:“現在基本上所有的報章都是親建制的報章,我都看不到有些甚麼報章不是親建制,我直接引用(中國)內地網民講的一句話,就是‘睇(看)大公(報)的人就不一般、一般人不睇(看)大公(報)’,即是我不是要詆譭這份報紙,而是說它做到根本上現在的報章是不足以取信於民,這個才是最大問題。你見到過去自從一些願意披露真相的媒體,包括《立場新聞》都已經全部沒有了,這麼中性都不可以存在,而你每日的新聞報道裡面,都仍然只是全面唱好政府施政,而市民不是沒感覺、自己沒看法的嘛。”

論壇

相關內容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