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voboda | Graniru | BBC Russia | Golosameriki | Facebook

传统小吃档口试点计划下 五小贩中心卖特色糕点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部长许连碹博士(右一)到裕廊西熟食中心,走访陈光祥(左二)今年3月开张的传统小吃档口。(取自许连碹脸书)

字体大小:

本地五座新小贩中心设立传统小吃档口,以每月不超过500元的成本供租户售卖麻糍、茶叶蛋、木薯糕、香兰椰丝卷等,让食客更容易买到传统小吃的同时,也让有意入行者试水温,保留小贩文化。

截至6月1日,这五座小贩中心共有七个传统小吃档口,包括售卖糕点如香兰椰丝卷与糯米咖椰糕的万国熟食中心、卖茶叶蛋与传统面包的武吉坎贝拉小贩中心、卖木薯糕与椰丝糯米糍等糕点的信佳小贩中心,以及卖麻糍的茨园小贩中心与裕廊西熟食中心。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部长许连碹博士星期二(6月18日)在脸书发文,分享了她走访售卖麻糍与娘惹糕的传统小吃档口,以及通过小贩承前启后计划(Hawkers Succession Scheme)接手摊位的西餐摊,以及经济米粉和椰浆饭的摊位。

她指出,这些传统小吃档口包含租金的每月总成本不超过500元,档口也可以非全天营业,比如只开半天或一周开几天,以吸引更多人经营传统小吃档口。

去年,许连碹在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永续部开支预算时宣布,环境局计划与经营小贩中心的社会企业合作,在新小贩中心试运营小吃档口,售卖麻糍和马来式嘟嘟糕等传统小吃。

今年3月开始在裕廊西熟食中心售卖麻糍和罗惹的陈光祥(35岁)受访时透露,目前他每天大约卖出15至20份麻糍,以及约50份罗惹,还会推出一些促销活动,反应非常不错。

陈光祥的舅公曾在芽笼一带踩三轮车卖麻糍,他的母亲则曾卖酿豆腐,后来因手伤而改卖罗惹。因此,陈光祥希望能传承这些传统滋味,不改变原有口味,继续从泰国进口鱿鱼作为罗惹的配料。

35岁的陈光祥(右)说,他的舅公曾在芽笼一带踩三轮车卖麻糍,母亲黄宝珠(左)则是卖罗惹,因此希望能够传承这类传统小吃,不让好味道失传。(陈渊庄摄)

小贩承前启后计划成功案例 两资深小贩将摊位传给学徒

另外,截至6月1日,共有七名有意退休的资深小贩参与小贩承前启后计划,其中两人已成功找到新手学徒接手摊位。另有两名资深小贩正在进行摊位交接,有一人正等待其学徒进行烹饪技巧评估,其余两人还在等合适的人选。 

该计划于2022年推出,旨在配对有意退休却找不到接班人的资深老摊贩,以及想拜师学艺的新手学徒。有意退休的资深小贩,需在国家环境局管辖的小贩中心开业至少15年。

为了确保资深小贩的好味道能继续传承,学徒若成功通过测试接手摊位,首三年须保留老摊贩的招牌菜和店名。

环境局将协助评估学徒是否适合参与计划,学徒将在资深小贩的指导下学习厨艺三个月。学徒培训期结束后,还会进行食品品尝评估,以确认学徒是否具备接手摊位的能力。若有需要,资深小贩之后可以继续指导学徒两个月。

潘雅强(左)与李柳春(右)两人因为摊位转让而相识,李柳春向潘雅强传授了烹煮椰浆饭与炒米粉的技巧,以及经营摊位的秘诀。(陈渊庄摄)

售卖椰浆饭和经济菜饭16年的李柳春(70岁)说,由于膝盖疼痛无法长时间站立,她在去年5月进行了手术,手术后有四个月没有开店,这期间也萌生了转让摊位的念头。

潘雅强(49岁)曾在一家中餐厅当主厨,想改变生活方式以多陪伴家人。于是,两人在朋友牵线下加入小贩承前启后计划。

潘雅强看中了李柳春在顺福巴刹和熟食中心的摊位环境,除了卖食物的摊位,还有额外的厨房空间,他在计划下开始向李柳春学习烹饪技巧和经营摊位的秘诀,并于今年2月正式接手摊位。

李柳春说,很开心有人接手摊位,她多年的心血不会浪费,她希望潘雅强能耐心经营下去。潘雅强说:“我们以这样的方式相识是缘分。即使我接手摊位后,她还是会来摊位指导我,我也欢迎她来小贩中心,和老街坊们叙旧聊天。”

环境局也推行其他计划来保留小贩文化,截至去年底,已有23人通过培育新手小贩摊计划正式成为小贩。此外,由环境局与精深技能发展局携手推出的小贩培训计划,已吸引超过550名有意加入小贩行业的人报名参加。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