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voboda | Graniru | BBC Russia | Golosameriki | Facebook

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中國智庫稱美軍去年在南中國海進行1000架次偵察飛行


資料照:美國空軍RC-35V/W「鉚接」偵察機
資料照:美國空軍RC-35V/W「鉚接」偵察機

在中國強化對南中國海主權聲索造成局勢緊張加劇之際,中國的一個智庫在一個報告中說,美軍偵察機去年在南中國海地區進行了約1000架次的偵察飛行。

美國新聞週刊3月27日報道說,北京大學「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在3月21日發布的報告中稱,2023年,美軍從沖繩嘉手納基地、南韓烏山基地、關島安德森基地、 菲律賓克拉克基地等派出約1000架次各種大型偵察機前往南中國海偵察,其中約100架次逼近中國大陸及海南島領空,多數距離領海基線不足30海浬。 這種說法表明,美國偵察機都是在國際空域飛行。

這份報告對美軍2023年偵察飛行的估算數字與2022和2020年的相當,但少於2021年的約1200架次。

報告也稱,美軍偵察機頻繁闖入相關海空域干擾解放軍正常演習演訓,與中方警戒力量發生近距離相遇。

南中國海是全球貿易和航運的一條關鍵水道,每年透過這條水道運送的物資價值超過三兆美元。 而且,南中國海水域海底據信蘊藏著豐富的天然資源。 對南海聲稱擁有全部或部分主權的國家和地區除了中國和菲律賓外,還包括越南、印尼、馬來西亞、汶萊和台灣。

2016年,應菲律賓的請求,「南中國海仲裁案」的海牙仲裁庭曾對南中國海主權爭議作過一次判決,認定中國基於歷史權利的南中國海九段線主張缺乏國際法理基礎,但是中國 政府既拒絕參與仲裁,也拒絕承認仲裁的結果。

美國對南海沒有自己的主權主張,但是堅持行使國際法之下的自由航行和飛越權利。 美國同時也是在南中國海主權爭端中與中國矛盾最深的菲律賓的盟友,兩國則簽有共同防禦條約。 美國政府一再重申,一旦菲律賓武裝部隊、船隻或飛機遭到武裝攻擊,美國有義務協防菲律賓。

北京經常指責美國及其盟友的艦機在南中國海“侵入”,甚至包括在國際空域及像菲律賓等其他一些國家的受國際法承認的專屬經濟區內的航行。

不過,華盛頓及其盟友過去對解放軍的飛行員在國際空域進行咄咄逼人及危險的攔截常有抱怨。

美國五角大樓在最新的中國軍力報告中說,據統計有超過180次中共解放軍飛行員在南中國海空域對美國飛機進行脅迫性和危險的空中攔截,過去兩年的情況多於此前的十年。

報告還說,在同一時期,美國的夥伴及盟友的飛機也遭遇了100次類似的危險攔截。

新聞週刊報道說,負責印太安全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伊利·拉特納(Ely Ratner)說,中國的這種攔截模式是一種集中施壓做法,是想迫使美國改變在南中國海地區的 運作。

報道說,美軍印太司令部和中國外交部沒有立即回應置評請求。

此外,時代雜誌星期三也報道說,多年來,中國一直在南中國海探索其侵略性行為的極限,不過這是一場危險的遊戲。 近期,中國的海警船對菲律賓前往有爭議的第二托馬斯灘(Second Thomas Shoal,中國稱仁愛礁)的補給船進行攔截並發射水砲,造成三名菲律賓海軍人員受傷。

報道說,這不是中國海警船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對菲律賓水手進行攻擊。 但是,中菲兩國間這種越來越具對抗性的對峙潛在性地造成美國未來的軍事介入,因為美菲共同防禦條約要求美國在任何一方遭受“武裝攻擊”時進行協防。

彭博社星期一(3月25日)也發表一篇分析性報道說,中國海警船在南中國海有爭議海域越來越頻繁地使用水砲攻擊菲律賓船隻,正在測試美國與菲律賓簽署的共同防禦條約的極限。

彭博社在通報中說,雖然使用水砲不大可能迫使美國捲入直接的衝突,但這項行動越來越瀕臨可能被視為「武裝攻擊」的邊緣。 而一旦被認定為“武裝攻擊”,華盛頓就無法袖手旁觀,必須履行共同防禦條約的義務,直接馳援菲律賓。

菲律賓總統費迪南德·小馬科斯(Ferdinand Marcos Jr.)上週向彭博社表示,菲律賓只有面臨「生存威脅」時才會啟動與美國的共同防禦條約,強調菲律賓試圖「盡可能以冷靜和審慎的方式」應對來自中國的侵略。

論壇

XS
SM
MD
LG